close

“展望未來,亞洲在前進的道路上需要應對一系列挑戰。”《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2018年度報告》詳細闡述,首先,它應制定明確的政策以處理全球價值鏈的結構性變化,並找到新的和創新性的增長方式。第二,亞洲各經濟體應共同努力,應對宏觀經濟和貿易方面的外部壓力,扭轉資本風險性外逃的趨勢,抵制西方發達國傢保護主義的壓力。第三,各經濟體要在協同合作方式下不遺餘力地深化金融改革以激發本地區的增長潛力。盡管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高效一體化的區域性金融市場,但是重點可能會放在(但不限於)幾個短期目標上,如消除過剩儲蓄以提振本地區的需求,共同解決各經濟體潛在的金融風險,協調資本賬戶的改革進程,以及促進本地創業以促進投資,積極參與沖突管理。

《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2018年度報告》指出,盡管2017年亞洲的貿易表現有一些好的跡象,但仍需要以謹慎的態度來預測亞洲經濟一體化未來的進展。以全球價值鏈發展為基礎的全球化,是亞洲經濟一體化最重要的推動力量,正面臨著來自兩方面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是來自西方的反全球化情緒仍然在世界范圍內蔓延。二是市場力量似乎正在重塑作為全球化基礎的全球價值鏈。精密儀器、機器人、3D技術領域的創新和較低的資源成本可能會使一些制造業能力回到發達國傢。

《新興經濟體發展2018年度報告》指出,2017年E11(新興11國)的GDP增長率約為5.1%,比2016年提高0.5個百分點,繼續在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中處於領先地位,比世界經濟增速高1.4個百分點。一年來,新興經濟體的就業市場總體穩定、通脹壓力有所緩解、國際貿易強勁復蘇、金融市場總體保持穩健,但債務水平持續攀升和國際直接投資增長乏力。

“由此可見,當前以E11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擁有良好的經濟增長表現。但是,勞動生產率、技術進步、青年失業率、收入分化、經濟全球化與區域一體化、公共和私人債務、金融泡沫以及特朗普稅制改革的溢出效應等因素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仍不可忽視。同時,外需能否持續增長、投資增長動能能否重塑也值得關註。”《新興經濟體發展2018年度報告》強調。

《博鰲亞洲論壇亞洲競爭力2018年度報告》則對37個亞洲經濟體競爭力進行評價分析。從綜合競爭力排名看,新加坡、中國香港、韓國、中國臺灣等開放成熟的經濟體排名居前,而中國、馬來西亞、越南等經濟高成長的新興經濟體的排名也逐步攀升。從發展視角看,亞洲經濟在全球經濟增長中仍將處於重要地位,亞洲面對經濟危機將更具韌性。亞洲各經濟體之間的合作仍然大於競爭,特別是亞洲各經濟體發展階段、資源稟賦和制度政策等方面的差異,促使經濟互補性較強,開展互利合作將惠及各方。貿易仍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亞洲各經濟體的發展均是得益於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自由貿易的發展。面對逆全球化的挑戰,亞洲各經濟體應繼續堅持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推進區域一體化進程。

中證網訊(本報記者 陳瑩瑩)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4月8日正式召開。開幕當日,論壇同時發佈瞭三大學術報告——《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2018年度報告》《亞洲競爭力2018年度報告》《新興經濟體發展2018年度報告》。

4G即時影像行車紀錄大貨車行車紀錄器安裝貨車行車記錄器 與此同時,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合作取得諸多新的進展。從內部合作來看,2017年E11內部貿易占E11對外貿易總額的比例持續下降的勢頭得到抑制,並超過2015年的水平;相互之間的直接投資穩定增長。從對外合作來看,長期以來E11對發達經濟體的貿易依存度相對較高。但在2017年,由於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經濟的良好復蘇,發達經濟體占E11的貿易份額出現下降。並且,在美國等主要發達經濟體政策內顧傾向加重的背景下,E11與發達經濟體之間的貿易和投資談判進展緩慢。

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emmeautqwsni 的頭像
    remmeautqwsni

    remmeautqwsni的部落格

    remmeautqws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